原春辉:警惕这些身体信号 胰腺肿瘤可能正在潜伏-新华网
新华网 > > 正文
2025 05/06 14:48:59
来源:新华网

原春辉:警惕这些身体信号 胰腺肿瘤可能正在潜伏

字体:

  近年来,胰腺肿瘤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其早期症状隐匿、易被忽视的特点,使得许多患者确诊时已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对此,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普通外科主任、主任医师原春辉深入解析了胰腺肿瘤的预警信号、诊疗策略及防治关键。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普通外科主任、主任医师原春辉

  隐匿性高、误诊率高,这些症状需警惕

  原春辉表示,胰腺位于腹腔深部,周围脏器复杂,常规体检中的超声检查易受干扰,导致早期病变难以及时发现。“胰腺肿瘤分为良性和恶性,最凶险的胰腺癌仅占一部分,但恶性程度极高,死亡率位居癌症前列。”他特别提醒,若出现“三红灯”症状——低血糖伴头晕、潮红(如饮酒后头面部发红)、不明原因腹泻,需高度警惕功能性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可能,应及时到普通外科或肿瘤科就诊排查。

  对于胰腺癌,原春辉进一步强调,黄疸(皮肤发黄、尿色加深、陶土样大便)、突发糖尿病、无法解释的上腹痛或腰背痛、脂肪泻(油花样腹泻)及短期内体重骤减超10%,均是重要预警信号。“尤其是无家族史的突发糖尿病患者,或血糖突然失控的‘老糖友’,应主动筛查胰腺问题。”

  早诊早治:微创手术与个体化管理成趋势

  在治疗策略上,原春辉介绍,胰腺肿瘤类型复杂,并非所有患者均需手术。“良性或低度恶性肿瘤若直径小于3厘米且无恶性指征,可定期随访;但若存在恶变风险或引发并发症,手术仍是核心手段。”他提到,随着技术进步,微创手术在保留器官功能、加速康复方面优势显著,“我院90%的胰腺肿瘤手术采用腹腔镜或机器人操作。”

  据介绍,针对复杂病例,尤其是微创化保留器官功能方面,原春辉团队建立了标准化诊疗流程:术前通过多模态影像精准评估病灶位置,术中结合超声导航和荧光显像技术确保切除精准,最大限度保留器官功能,中西医结合管理加速康复。“例如,术后第一天即介入中药抑制胰液分泌,配合穴位按摩缓解焦虑,全程关注患者身心状态。”

  免疫调节与早筛革新:突破诊疗瓶颈

  胰腺癌的肿瘤微环境以“免疫抑制”为特征,术后免疫功能下降可能影响预后。原春辉指出,通过调节免疫平衡、改善营养状态,可提升患者抗肿瘤能力。“我们正探索中西医结合方案,如术前泡脚方预防血栓、术后中药促进胃肠功能恢复,帮助患者平稳过渡治疗周期。”

  据了解,免疫失衡也是胰腺癌肿瘤微环境的一大特点,多种功能失调的免疫细胞和异常分泌的因子可激活多个信号途径的级联反应,促进胰腺癌独特的免疫微环境的形成。在提升患者免疫力方面,新的支持性治疗手段也在不断纳入规范管理,包括胸腺法新等可调节免疫功能。指南指出,胰腺癌患者常伴有免疫功能低下,可在个体化治疗中考虑使用免疫调节剂,进一步支持术后恢复和综合治疗效果。

  在早筛领域,原春辉团队联合高校及科研机构推动技术创新。“AI影像识别、液体活检等技术已逐步应用。胰腺癌筛查AI模型能捕捉平扫CT中的细微病灶,提升早期检出率。”他呼吁公众提高健康意识,“高危人群应定期筛查,普通人体检时也可主动关注胰腺影像,防患于未然。”

  多方协同:科普与政策助力“早防早治”

  原春辉强调,提升公众认知是防控胰腺肿瘤的关键。“媒体需加强科普,传递‘防大于治’理念;医疗机构应优化筛查流程,推广便捷技术;药企和科研机构则需加速转化创新成果。”他总结道,“只有医患同心、多方协作,才能突破胰腺肿瘤诊疗瓶颈,真正守护百姓健康。”

【纠错】 【责任编辑:兰天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