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乡后浪有“后劲”之一:苗家姑娘勇闯农文旅之路-新华网
新华网 > 时政 > 正文
2025 05/02 08:37:55
来源:新华网

返乡后浪有“后劲”之一:苗家姑娘勇闯农文旅之路

字体:

  春风和煦,山谷漾出醉人的花香。临近中午,湖南省麻阳苗族自治县隆家堡乡步云坪村的霞飞云果园迎来了一个老年旅行团。苗家姑娘谭霞在厨房里细心嘱咐:“肉菜可以炖烂糊点。”浓郁的肉香弥漫在农家小院里,让刚下车的老人们食欲大增,一扫乘车的疲惫。

  “这鱼头味道好啊,不知道添加了什么食材?”游客张桂群有点好奇。

  “里面有药食同源的天麻,是特意准备的苗家特色菜肴。”谭霞笑着说,“祝福各位健康高寿。”顷刻间,苗家吊脚楼里回荡着爽朗的笑声。

  2025年4月8日,谭霞(左一)在与游客们互动。张卓 摄

  过去,村里不少人喊谭霞“傻妹”,城里稳定的工作不要,偏要回山里创业。如今,谁不说谭霞脑子灵光,能干会干。

  2008年,从怀化学院毕业的谭霞响应号召,返乡创业。最初,她看准家乡气候适宜,就决心利用流转土地,培育绿化苗木和水果幼苗。由于地势低洼,隔几年苗圃就要遭受洪水侵袭。“吃了亏才明白,靠天吃饭不如‘靠技增收’。”谭霞说,县里每周有农技特派员下乡,她追着学技术,培育的苗木开始畅销省内外。

  看到苗木赚钱,一些投资者跟进涌入,谭霞判断市场趋近饱和,带着“第一桶金”抽身退场。

  2016年,她一股脑把资金投入到一千多亩水果采摘园的开发中。“年轻,还想要大干一场。我妈横了我一眼,半年基本没和我说话。身边的亲戚喊我‘傻妹’,一个女孩子偏爱折腾。”谭霞回忆,“湖南省农科院的专家一来,看到这么大一片荒山野草,半开玩笑地说我要准备哭6次。”

  2025年4月8日,霞飞云果园春意盎然(无人机照片)。张卓 摄

  流转的土地大多是未开垦过的“生地”。细矮的果苗刚种下去,就和周围的杂草混在一块儿。“种了黄桃、猕猴桃和冰糖橙,远远看过去,和荒地没啥两样。”谭霞说,“头几年管理果园,我怕是哭了60次都不止哦。”

  彼时,春暖花开,星星点点的桃花独自在山谷里烂漫,几乎无人问津。

  那时候,农文旅融合在当地还是个颇为新鲜的概念。着手开发前,谭霞请专业人员做了一份方案,需要投资一两个亿。“我哪里来那么多钱?农文旅融合这条路只能一步步来。”谭霞苦笑。

  2018年,果树陆续进入挂果期,开始有市民驾车来体验采摘。车辆从国道下来,要经过一条崎岖村道。遇到下雨天,车轮陷进泥里,谭霞带着员工们帮忙推车,常常溅得一身泥泞。泥水混着汗水的味道,咸丝丝的,这滋味让谭霞暗暗下定决心——修路!

  村民们看在眼里,心里都佩服“傻妹”的韧劲。在乡亲们的鼓励和帮助下,谭霞把路拓宽,铺上砂石。又恰逢麻阳大力发展农文旅产业,县里安排铺摊沥青。如今,宽阔平整的村道上车流不息,既是旅游路,也是致富路。

  2025年4月8日,游客体验网红七彩滑道。张卓 摄

  开餐饮、建民宿,霞飞云果园去年接待各类游客超30万人次。一年四季,游客有不同的体验:春天静观花开,夏天坐看日落,秋天品尝硕果,冬天围炉煮茶……

  在经营团队里,有一群年轻人,他们也和谭霞一样,在敢想敢闯的年纪返乡。不善言辞的黄玉把果园管护得井井有条,谭霞支持她发展电商,拓展水果的销路;不甘心在花灯戏剧团当配角的田亚玲发挥艺术特长,精心筹备苗家篝火晚会,为游客带来难忘的体验;创业受阻的潘森带着游客开展研学、团建,为再次创业积攒经验。

  “对我而言,当初返乡创业没有退路,如履薄冰。”谭霞说,“现在我鼓励年轻人创业,他们犯错了,也尽力扶持。”

  2025年4月8日,苗家姑娘在桃园里打卡拍照,感受春日气息。张卓 摄

  面对文旅市场竞争,谭霞今年有了新的谋划。步云坪村有一片两百多亩的油菜花田,还有近几年勘探出的优质温泉。“去年的思路赚不到今年的钱。”谭霞信心满满,“我和村干部商量,把霞飞云果园和油菜花、温泉打包联营,抱团发展,将这里打造成长寿康养旅游胜地,推动村集体经济发展。”

  在桃花盛开时节,霞飞云果园里人流如织,笑声喧哗,恰是游客们呼朋唤友,共赴春日之约的惬意时刻。

 

统筹:万方 袁汝婷 刘扬

记者:程济安


 

海报:易婷

编辑:陈凯茵

【纠错】 【责任编辑:黄博阳】